各银行机构:
民营农牧企业作为全州农牧经济的活力源泉,在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、促进农牧民增收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。当前,海西州民营农牧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,既面临着产业升级、市场拓展的机遇,也存在着资金短缺、管理能力不足等挑战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,结合海西州实际,特向全州银行机构发起“两个帮助”倡议,即:帮助民营农牧企业提升发展质效、帮助民营农牧企业家健康成长,以金融力量赋能海西州农牧业高质量发展。
一、聚焦企业发展痛点,助力提升核心竞争力
海西州民营农牧企业多以牦牛、藏羊养殖、枸杞种植、乳制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为主,生产周期长、抗风险能力弱,资金需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特殊性。各银行机构应精准对接企业需求,筑牢金融服务根基。一是创新信贷产品,破解融资难题。针对海西州农牧产业特点,推广“乡村振兴活畜贷”“枸杞产业贷”“惠农e贷”等特色产品,放宽抵押物限制,探索活体抵押、草场经营权抵押、订单质押等担保模式。对符合环保标准、带动农牧民就业明显的企业,给予利率优惠和中长期贷款支持政策,匹配其生产周期。二是强化产业链金融支持。围绕海西州农牧业产业链核心企业,构建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牧户”的金融服务链条,为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、预付款融资等服务,解决产业链资金周转不畅问题。三是助力数字化与绿色转型。单列信贷额度,支持民营农牧企业引进智能养殖设备、建设绿色仓储设施、发展光伏农业等,推动传统农牧业向智慧化、生态化转型。对开展清洁能源改造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企业,优先给予信贷支持,助力海西州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。
二、关注企业家成长需求,赋能职业素质提升
民营企业家是农牧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,其政治素养、管理能力、社会责任感直接影响企业长远发展。各银行机构应将服务农牧企业与培育人才相结合,助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。一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。联合政府部门、行业协会,定期组织民营农牧企业家开展政策解读会、管理培训班,内容涵盖国家乡村振兴政策、金融法规、现代企业管理、风险防控等,帮助其准确把握政策导向,提升懂金融用金融能力和合规经营意识。例如,可邀请成功企业家分享“保险+期货”“农牧业+文旅”“线上直播销售”等创新模式,拓宽其发展思路。二是提供个性化成长支持。为重点农牧企业负责人配备“金融顾问”,深入了解其创业瓶颈与成长需求,协助制定个人能力提升计划。对有潜力的青年创业者,可链接创业导师资源,提供一对一辅导,帮助其提升经营风险管理能力,突破管理经验不足、市场资源匮乏等困境。同时,支持农牧企业家参加行业展销会、外出考察,学习先进地区农牧业发展经验。三是帮助企业家提升合规审慎经营意识。强化金融征信政策宣传,引导农牧企业法定代表人及重要股东保持良好征信,避免因不良征信记录影响相关贷款审批发放。加强“银法合作”,教育企业家全面真实向金融机构提供经营情况及财务报表,不虚增资产和掩盖风险,便于银行机构科学合理匹配信贷产品。引导民营农牧企业合规稳健经营,避免盲目扩张,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及资产负债实际情况开展融资活动,谨防过度融资。四是引导履行社会责任。鼓励民营农牧企业参与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,通过信贷优惠等方式,激励企业吸纳脱贫户就业、带动周边农牧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。在服务中注重引导企业负责人树立“义利兼顾、以义为先”的理念,将企业发展与农牧民增收、乡村振兴紧密结合,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。
三、健全长效机制,凝聚服务合力
一是建立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。各银行机构应深入开展“千企万户大走访”活动,深入海西州各市县、乡镇,摸清民营农牧企业底数与需求,建立企业名录,实行“一企一策”服务。适时召开银企座谈会,及时反馈企业诉求,调整优化金融服务措施,确保服务精准高效。二是强化风险共担与纾困帮扶。对受自然灾害、市场波动等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,避免简单抽贷、断贷,通过续贷、调整还款计划等方式帮助其渡过难关。联合政府部门完善风险补偿机制,对符合条件的不良贷款给予适当补偿,降低银行服务顾虑,形成“敢贷、愿贷、能贷”的良好氛围。三是加强政策协同联动。主动对接州、县两级政府相关部门,了解财政补贴、税收优惠等政策信息,帮助民营农牧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红利。例如,对获得政府表彰的“优秀民营企业家”“乡村振兴带头人”所经营的企业,在信贷审批中给予优先支持,树立正向激励导向。
海西州的发展,离不开民营农牧企业的活力,更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滋养。各银行机构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,肩负着支持民营经济发展、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。让我们以“两个帮助”为抓手,既为企业发展“输血供氧”,也为人才成长“搭台赋能”,共同推动海西州民营农牧企业茁壮成长,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海西贡献金融力量!
倡议单位:
海西金融监管分局
海西州农牧局
海西州银行业保险业协会